教育部樂器銀行10週年 實踐大學助3493件舊樂器找到新家助偏鄉
教育部樂器銀行10週年感恩音樂會
教育部委託實踐大學推動「樂器銀行」,將各界捐助的二手樂器修復再利用,今年邁入第10年,已成功幫3493件舊樂器找到新生,為偏遠學校的音樂教育做出貢獻。
樂器銀行10週年感恩音樂會7月1日在實踐大學舉行,這項計畫透過社會各界捐贈的二手樂器,經過整理與維修後,送往偏遠地區學校,讓更多孩子可以接觸音樂、培養興趣與才華。
主辦單位指出,截至今(114)年4月,樂器銀行共收到5024件捐贈樂器,成功媒合出3493件樂器,送往601所學校,並舉辦了167場音樂講座及夏令營。
臺東縣寶桑國中管樂團本來要輪流使用樂器,透過樂器銀行7年陸續獲得10把銅管樂器,改善困境。今天的感恩音樂會中,學生穿著原住民族傳統服飾演出由作曲家蕭育霆創作的阿美族〈祖靈狂想〉,帶給觀眾一場充滿原民風采與藝術張力的音樂饗宴。
澎湖縣馬公國中由於位處離島,一有樂器故障,常須送到臺灣本島修復,不僅費時費力,途中樂器更可能因運送碰撞而受損。樂器銀行不僅媒合二胡、大提琴等樂器,還特別派遣專業維修師到澎湖,親自指導師生保養與簡易維修,讓學生學會排除初步故障,為樂器延長使用壽命。
主辦單位指出,學校最迫切所需的樂器類型包括低音直笛、大型打擊樂器、小中提琴等。此外,在海國樂器的贊助下,樂器銀行已有超過70把全新電吉他,歡迎有意成立電吉他社團的學校提出申請。
新聞連結:
瀏覽數: